《大年初三·赤口日》
大年初三,又稱為「赤口」,而「赤口」的意思則是與口舌之爭、爭執、破財等不吉利。因此,在大年初三這一天,人們會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,避免口角爭執和破財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。

一、大年初三的傳說
大年初三,又稱為「赤口」,而「赤口」的意思則是與口舌之爭、爭執、破財等不吉利。因此,在大年初三這一天,人們會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,避免口角爭執和破財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。
二、赤口的含義
「赤口」在傳統文化中是一個不吉利的詞語,它通常與口舌之爭、爭執、破財等預兆相關。在大年初三這一天,人們認為如果發生口角爭執或破財等事情,就會給整年帶來不順利和災禍。因此,大年初三也被人們稱為「赤口」。
三、大年初三的習俗與禁忌
1. 不拜年:在大年初三這一天,人們一般不會出外拜年。因為拜年時容易發生口角爭執,所以這一天被視為不宜拜年的日子。
2. 談婚論嫁:在大年初三這一天,人們也會特別注意不要進行談婚論嫁等重要決策活動。因為在傳統觀念中,這一天容易發生口角爭執和破財等不吉利的事情,對婚姻和家庭運勢不利。
3. 避免動土:在大年初三這一天,人們也會避免進行動土等建築活動。因為在傳統觀念中,動土容易引來不吉利的事情和災禍。
4. 吃圓仔湯:在大年初三這一天,台灣有吃圓仔湯的習俗。圓仔湯寓意著團圓和美滿,人們希望在這一天能夠團聚一堂,共度佳節,並祈求整年都能夠團圓美滿。
5. 祭拜祖先:在大年初三這一天,人們還會進行祭拜祖先的活動。這是為了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,並祈求祖先保佑整年平安順利。
四、總結
大年初三又稱為「赤口」,這個名稱的來歷與古代的民俗傳說息息相關。在這一天,人們會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和行為習慣,以避免發生不吉利的事情。雖然這些習俗和禁忌雖然沒有科學根據,但它們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,卻能夠體現出對於吉祥、平安和團圓的嚮往和追求。在現代社會中,雖然這些習俗和禁忌已經不再被廣泛遵守和信奉,但對於一些人來說,它們仍然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傳統。
現在時代進步了,很多人都已經不相信這個說法,大家都相信,百無禁忌,所以會如常地出外拜年跟朋友食飯。
所有文章均來自於網絡或不同的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,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即聯繫我們admin@std.news,我們會立即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