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好說話,語言是有力量的。表達情緒,而不是帶着情緒表達..

我們在日常生活中,與不同人相處時,經常會出現說話上的謬誤,導致溝通及關係出現問題。在這個講求快速效應的社會裏,回覆訊息要快、行路要快、食飯也要快……讓我們的情緒無法得到整理。當情緒不斷被自我壓抑底下,我們開始失衡,連說話也帶有許多負面情緒。那麼,怎樣學習成為一個不容易帶負面情緒說話的人呢?
《聖經》中有一句話:「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,慢慢地說,慢慢地動怒」,這句話源於雅各書(參見《聖經·雅各書》第1章第19-20節)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當我們聽到某件事情時,我們可選擇先快速地聽取對方的說法,當想要發表意見或採取行動時,則不要回應得太快,而是耐心慢慢地整理、思考,再慢慢審慎地說出並處理。這種態度能幫助我們在決策時更加理智和穩定。
首先,「快快地聽」是一個好建議,強調了在溝通中要積極聆聽和主動理解的重要性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我們經常會遇到不同的觀點和意見的人。如果我們能夠學會快速地聽取對方的說法,並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理解其問題和難處,那麼我們就能夠更全面地了解事情的全貌,並作出更為恰當的判斷。例如,在團隊討論中,當某位成員發表自己的意見時,我們嘗試先盡快地聽取其說法,並對其觀點進行思考和評估,而不是立即辯駁或否定。這樣做,不但可以促進並加強團隊有良好的溝通和合作,使團隊在決策上更有效率。
然而「慢慢地動怒」則是告誡我們在發表意見或採取行動時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性。當我們聽到一些讓我們不滿或生氣的事情時,很容易就會產生情緒化的反應。但我們應該先讓自己冷靜下來,慢慢試著換位思考對方說法的合理性與正確性。這樣的態度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因情緒化反應,而說出傷害他人的話或做出後悔莫及的決策。例如,在家庭中,當父母與孩子發生爭執時,父母嘗試先冷靜一下自己,慢慢思考孩子的說法是否合理,而不是立刻發怒或責罵孩子。這樣更好地讓雙方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需求,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。孩子在這樣的氣氛下長大,讓他們更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,培養 更好的思考能力及分析力,能清晰自己的思路。
「快快地聽,慢慢地動怒」還有助於我們在處理復雜問題時保持清醒的思維。當我們面對一個復雜的問題時,如果立刻衝動地去解決它,很可能會因為缺乏全面考慮而導致處理事件上達不到理想的效果。但如果我們能夠先快快地聽取各方的意見和看法,慢慢地理清問題的來龍去脈、考慮各種可能性和後果,那麼我們就能夠更加理智地進行決策和處理。例如,在企業決策中當面對一個重大的決策時,企業領導應該先快快地聽取該部門的意見和建議,慢慢地理清決策的利弊得失、風險與機遇等問題,然後再進行決策。這樣可以讓決策上更加快速和有效,避免因衝動決策而帶來的不必要的風險和損失。
綜上所述,“快快地聽,慢慢地動怒” 這句話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。它提醒我們在溝通和決策時應該保持理性和冷靜的態度,先快速地觀察情況、審慎地考慮問題的各個方面、再做出明智的決策。這樣的態度,不僅能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加順利解決問題、達成目標;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處理復雜的情況、避免因情緒化而反效果。
所有文章均來自於網絡或不同的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,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即聯繫我們[email protected],我們會立即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