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你懂得結交朋友嗎?》
結有德之朋,絕無義之友。

結有德之朋,絕無義之友。
年輕的時候,交朋友是人生的一大樂趣;朋友多,路就多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太多的朋友反而漸漸變少。認識人很容易,但要建立真正的友誼卻相當困難。
在這個世界上,識者如雲,但知心的人卻寥寥可數。
和好朋友的相識可以持續一生,而誤交損友的代價也可能伴隨一生。
一對一的友情是兄弟,而一對多的友情則是朋友。
在社交媒體上,朋友未必意味著真正的友誼;而黑名單中的人,或許是曾經的好友。聚集在一起的人不一定是朋友,有時只是寂寞的群體。
隨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簡單,卻也讓交心的難度加大。
事實上,當交談變得容易,誠懇的交流卻變得更加複雜。
在這個繁華但冷漠的社會裡,為了錢,不少人會出賣朋友,背叛自己,甚至違背基本的義、禮、廉、恥。
(1)千萬不要和這些人交朋友!
有一次,一位年輕女孩問我,某個男子對她表白,並聲稱如果她不答應就會自殺。我詢問她對這個人的了解程度,她坦言其實並不多。她認為,即便是這樣,願意為她放棄生命的舉動是值得感動的。這是許多年輕女性的共識:一位男子若為她玩命,則是感動之舉。
為了更好地解釋這一點,我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測試:假如有人讓你交費用才能讓你的孩子入讀香港大學,並且分為100萬、500萬和1000萬三個門檻,那麼你猜猜哪一個金額的背後,孩子的學業成績越好?測試結果顯示,願意支付越高金額的父母,孩子的成績越差。這告訴我們,願意付出超過合理範圍代價的人,通常在正常情況下是沒有資格的。
因此,如果一個人為你付出過高的代價表達感情,那麼這樣的人實際上並不值得你答應。很多人常常無法理解這點,誤以為對方的極端表現是愛的證明,然而,這反映的往往是對方的不成熟。表達感情的正常方式是朋友,而高於正常的表達則是好朋友,使用極端手段則不能成為朋友。
我們身邊許多人都可能會用極端的行為表達情感、意願或合作。
記住:所有使用極端手段的人,根本配不上你。做選擇時,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,避免盲目行事。
(2)交友之道:朋友的本質
在這一生中,我們會遇到許多人,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真朋友。友誼可以分為三類。
擁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有其益處,讓人們能夠合作並約束自己,然而,也可能因得意忘形而沉迷於圈子裡。
因此,在積極參與社交活動的同時,也需要明白有所為有所不為,對待不同類型的朋友,應采取不同的方式。
(3)交朋友必須遠離以下四種類型的人
在認識過程中,哪些人可認識,哪些人不可認識,要心中有數。以下幾種人應盡力避免:
第一種人:淺交深談,動機不良。
初次見面就談及個人隱私,甚至情緒激動地講述家庭問題,這樣的行為往往隱含不良動機。對這類人應保持足夠的警惕和距離。
第二種人:口是心非,心術不正
這些人在你面前總是評價他人,若在他人面前亦會評價你,愛說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,這樣的人可見其心性不良。對這種人要敬而遠之,避免傳播謠言。
第三種人:刻薄挑剔,人際關係差
觀察一個人對朋友的態度,可以反映出其人際關係的和諧程度。若某人對其他人挑剔,這通常意味著他的人際關係不佳。
第四種人:酒後失控,心理不穩。
在飲酒後表現出激烈行為的人,往往心理平衡有問題。這樣的人在社交場合常常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。
總結
真正的朋友是能夠在利益上相互支持的人,互相鼓勵並能在心靈上與你產生共鳴的,便稱得上是摯友。

~完~
所有文章均來自於網絡或不同的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,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即聯繫我們[email protected],我們會立即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