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信心之父》

「亞伯拉罕」(亞伯蘭)「挪亞」長子「閃」的後代,「他拉」之子,原本住在迦勒底的吾珥,並娶了同父異母的妹妹「撤萊」為妻,之後隨父遷往哈蘭城。父親死後,上帝指示他前往迦南地,後因饑荒去了埃及,不久又返回迦南地。因他和「撒萊」没有兒子,他接納妻子的建意,納妻子的待女「夏甲」為妾,得了兒子以「以實瑪利」,後來上帝應許年紀年邁的「撤萊」生了兒子「以撤」。上帝考驗他的忠心,命令他上山把「以撤」作為祭物獻給上帝。他毫不猶豫,把兒子捆綁在柴上。正當他舉刀要殺「以撤」時被天使及時制止。「亞伯拉罕」享年一百七十五歲。他成了以色列民族的祖先。他一生成就都是來自上帝的揀選和𠄘諾。因為他對上帝絕對的信任和服從,而被後世稱為「信心之父」。
離開出生地
「挪亞」的兒子「閃」的後代,「他拉」有三名兒子,分別是「亞伯蘭」、「拿鶴」和「哈蘭」。他們住在迦勒底吾珥。「哈蘭」和「拿鶴」都有子女,只有「亞伯蘭」和同父異母的妻子「撤萊」没有生下子女。「拿鶴」和「哈蘭」的女兒「密迦」結婚。(在當時兄妹、叔姪之間是可以結婚的,比如「亞伯蘭」兄弟「拿鶴」,便娶了自己的姪女「哈蘭」的女兒為妻。「哈蘭」在吾珥死去,留下兒子「羅得」。
「他拉」因喪子之痛,要離開這片傷心地。「他拉」就帶著兒子「亞伯蘭」及他的妻子「撤萊」、「哈蘭」的兒子「羅得」一同起程前往迦南地。
迦南之地位於阿拉伯沙漠的西邊,要橫跨沒有水源的大沙漠幾乎是不可能的。因此,「他拉」一行人選擇繞遠路,沿著幼發拉底河往西北前進,經由哈蘭城進入迦南。「吾珥一哈蘭一迦南」。
「他拉」到達哈蘭城後,沒有繼續前往迦南地。他們就住在哈蘭城那裏。「他拉」活到二百零五歲,死在哈蘭城。

上帝呼召「亞伯蘭」
「他拉」死後,「亞伯蘭」不想再繼續往前走,於是便在哈蘭城住下來。亞伯蘭七十五歲那一年。有一天「亞伯蘭」聽見上帝召唤:「你要離開這個地方。離開本族,離開你父親的家,前往我所指示你的地方去。」上帝又對亞伯蘭說:「我必讓你成為大國,我必定賜福給你,你必定聲名顯赫,而你也要讓別人得到祝福。凡為你祝福的人,我必賜福於他;凡咒詛你的人,我必咒詛他。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祝福。」
「亞伯蘭」按照上帝指示,帶著妻子「撤萊」和侄子「羅得」,以及他們在哈蘭城所得的人口和積蓄財物,都帶往迦南地去。
「亞伯蘭」到達迦南地,並一直走到示劍的摩利橡樹附近。上帝向「亞伯蘭」顯現,上帝對「亞伯蘭」說:「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。」當時那裏住著迦南人,他們是挪亞之子,「含」的後裔。「亞伯蘭」深信上帝的應許,他在這裏為上帝建造了一座祭壇,以表達感謝之意。不久他遷到伯特利東邊在山上搭帳棚,又為上帝建造了一座祭壇,祈禱呼喚上帝的聖名。後來「亞伯蘭」又漸漸遷往南方去。

離開是祝福的開始
至從上帝因「巴別塔」事件變亂了人的口音,「閃」 、「含」、「雅弗」的後代分散各地。他們的後代已開始離開上帝,各自建立不同的信奉。
當時迦勒底吾珥等地是信奉月亮、太陽,就是所謂的「泛神論」,即認為世上所有東西都是神靈,神和世界是一體的。
「亞伯蘭」信仰堅定,他清楚明白世界的由來,即是面對當地的信奉不同的神靈,他沒有受當地的信仰和文化影響,他只單一跟隨上帝。就因為這樣在哈蘭城時,上帝第一次呼召向他說話時,他就能分辦出上帝的聲音。
但這呼召一點都不簡單。「亞伯蘭」七十五歲,他的妻子「撤萊」六十五歲。上帝吩咐他們要離開這地、本族、父家,到上帝指示的地方。大家試想下,即是好似現今的移民一樣。上帝吩咐一對長者移民,離開一個熟識的地方,去一個末知的地方。上帝又對「亞伯蘭」說:「要使他成為大國」。「亞伯蘭」和「撤拉」年紀老邁,沒有兒子,點可以成為大國?
「亞伯蘭」確實對上帝有足夠的信心,他知道上帝是真神,祂說話滿有能力,祂的承諾一定做到。「亞伯蘭」離開哈蘭城時已經七十五歲,不知道前面的境況和將會遇到什麼困難?但他單憑對上帝信心,就勇敢地向前行。他採用了行步見步的方式,他深信上帝帶領。
如果「亞伯蘭」選擇留在舒適圈,他一生美好的祝福不會發生。他要離開熟識的理環境,離開傳統信仰(拜假神),離開世俗的價值觀。上帝要領「亞伯蘭」出來與「亞伯蘭」獨處。離開,是上帝祝福的開始。
所有文章均來自於網絡或不同的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,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即聯繫我們[email protected],我們會立即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