懸疑檔案 《大嶼山暗夜》

香港大嶼山的夜晚銀盤高掛,帶有淒美的孤寂感。海風從東涌的海岸線吹來,夾雜著鹹味和遠處酒吧傳來的低鳴音樂。生活看似平靜,但近半年來,接連發生的兇案讓這片安靜蒙上了一層恐慌。四名女子,先後在不同地點遇害,每宗案件的兇手手法迥異,卻又隱隱透著某種令人不解的迷惑。警方束手無策,唯一的線索是目擊者提到, 死者是酒吧「Wonderful」常客。
「Wonderful」是東涌一間不起眼的小酒吧,藏在巷子深處,霓虹燈招牌閃爍著光芒。吧檯後的老闆阿joe見過太多怪客,對這裏的氣氛早已麻木。
此案交由重案組 CID 陳子聰,綽號「細眼陳」,細眼陳是大嶼山警署的傳奇人物,查案以細膩入微、直覺強聞名,能從不起眼的細節中找到線索,在受害者指甲縫、兇案現場的氣味,甚至是證人無意間的語氣變化,彷彿能拆穿犯人的謊言。
「有冇見過人同這幾個女仔講過嘢?」細眼陳眯著他那雙招牌小眼睛,手裏拿著受害者的照片問酒吧老闆阿Joe ......
阿Joe 搖搖頭:「呢度人來人往,點記得清?不過有個男仔叫阿樂……佢有啲怪怪地,會同唔同女仔傾偈,但每次比我既感覺都唔同,似換咗另外一個人。」印象中阿樂,約三十來歲,文質彬彬,穿著整潔的襯衫,聽說是做文職工作。阿樂常來到酒吧會點一杯威士忌,靜靜坐在角落,偶爾跟人搭話,但從不多言。他的眼神有時溫和,有時銳利中帶著深沉。
細眼陳揉了揉太陽穴,點燃一根煙——案件唯一的共同點,是三名死者生前都曾去過「Wonderful 」酒吧。那地方以濃烈的水果調酒聞名,氣氛昏暗,吸引了不少客人。細眼陳已經在那裏蹲守了數晚,觀察每一個進出的人,但兇手似乎總能避開他的視線。
細眼陳目光掃過酒吧牆上的一幅塗鴉,隱約覺得這地方仍會繼續發生兇案。他翻開檔案,第一名死者,29歲的瑜伽導師小雯,兩個月前被發現陳屍在梅窩的沙灘上,頸部有勒痕,像是被繩索絞死。第二名死者,25歲的咖啡店店員阿晴,死在銀礦灣一間廢棄小屋,身上多處刀傷,兇器是一把水果刀。第三名,32歲的自由工作者May,在大澳的沼澤地被發現,頭部重創,兇器疑似鈍器。第四名,27歲的護士小慧,昨晚剛被發現,死在東涌一處偏僻的山坡,身上有毒針刺痕,法醫推測是某種劇毒。
四宗兇案,兇手的手法各有不同,但細眼陳注意到,每名受害者的遺物中都有一件小物件——小雯的手鍊、阿晴的耳環、May的筆記本、小慧的髮夾——上面都帶著一絲淡淡的酒精氣味,像是「Wonderful 」酒吧獨特所調的水果酒。
細眼陳於是在案件毫無頭緒的情況下, 他突然想起酒吧老闆的那句話——「阿樂……佢有時好怪,會同唔同女仔傾偈 ............ 」,便令他對亞樂產生懷疑。
阿樂的真名叫張樂輝,31歲,背景平平無奇。父母早逝,無親無故,同事對他的評價是「安靜、守規矩」。在東涌一間小型物流公司做文員。但細眼陳的直覺告訴他,這個男人並不簡單。
細眼陳向上司申請搜查令,並帶隊搜查亞樂的住所,是大嶼山邊緣的舊唐樓一個單位。房間非常整潔,書架上放滿心理學書籍,桌面上有一本筆記,寫滿密密麻麻的字跡,但字體卻不一致——有時工整,有時潦草,像是不同人寫的。細眼陳用手電筒照了照筆記本的紙張,發現有些頁面有微弱的壓痕,像是曾被覆寫過什麼。
細眼陳決定將亞樂帶回警署,進行言語對他施壓,迫使他自行全盤托出……
「你同小雯、阿晴、May、小慧有冇關係?」細眼陳在審訊室盯著阿樂,手指輕敲桌子,觀察他眼神的細微變化。
阿樂低頭,嘴角微微上揚,像是聽到一個笑話。「我?有正當職業,又是一個文員,點會同兇案扯上關係呀?陳Sir,你唔係無聊到搵我來頂罪嘛?」
「有人見到你同受害者喺酒吧講過嘢。」細眼陳把照片拍在桌上,同時留意到阿樂的左腳在桌下輕輕顫動。
阿樂聳聳肩(裝作冷靜),眼神突然變得冷漠。「酒吧咁多人,傾偈有咩問題?」
細眼陳沒再追問,但他的腦子已經在飛速運轉。想起心理學家的報告提到,阿樂或許患有人格分裂症,擁有至少三種不同的人格:溫和的「文員阿樂」、冷酷的「夜行者」、以及一個尚未完全浮現的「掠食者」。細眼陳特別注意到,報告中提到阿樂的其中一個人格似乎對氣味極為敏感,這與受害者遺物上的酒精氣味不謀而合。
細眼陳回顧案情,每宗兇案的手法都像在訴說不同的故事。小雯的勒殺案,兇手冷靜、精準,像在完成某種儀式;阿晴的刀傷兇案,兇手狂亂、失控,像是情緒爆發;May的鈍器兇案,兇手力道兇狠,帶著某種憤怒;而小慧的毒針案,兇手心思細膩,甚至帶著一種病態的優雅。他在兇案現場總能找到微小的線索:小雯的沙灘上有半個模糊的鞋印,阿晴的小屋地板上有刮痕,May的沼澤地旁有折斷的樹枝,小慧的山坡上有微量的化學藥劑殘留。但這些線索零散,無法拼湊出完整的兇手畫像。
細眼陳在「Wonderful」酒吧埋伏了一週,終於再次見到阿樂。這晚,他穿著黑色外套,眼神銳利,與平日的文員形象截然不同。他點了一杯琴酒,坐在吧檯,目光掃過酒吧內的女子,像在挑選獵物。細眼陳悄悄跟蹤,卻在巷口聞到一陣刺鼻的酒精味,隨即失去了阿樂的蹤影。
次日,又一宗兇案發生。受害者是一名年輕女子,死在大嶼山一處荒廢的碼頭,身上滿是燒傷痕跡,兇手用汽油點燃了她。現場留下一張紙條,寫著:「遊戲還未結束。」細眼陳撿起紙條,聞到上面有一絲熟悉的酒精氣味與「Wonderful」酒吧的味道如出一轍。
細眼陳心知道犯人意圖挑戰警方,心裏憤怒坐在辦公室,放在他面前是五宗未破案的檔案。阿樂雖曾被拘留,但證據不足,只能放人。他承認自己在酒吧與受害者交談過,但否認兇案與他有關。心理學家警告,阿樂的人格分裂可能讓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犯下了什麼罪——每個人格獨立運作,記憶互不連通。細眼陳卻發現,阿樂的筆記本壓痕還原後,隱約寫著一些女性的名字,其中包括受害者,但字跡屬於哪個人格,無從得知。
大嶼山的天氣依舊潮濕,酒吧的霓虹燈繼續閃爍。細眼陳凝視著窗外的黑暗,腦中浮現無數問題:阿樂真的是兇手嗎?他的不同人格如何操控這些兇案?那股無處不在的酒精氣味是否只是巧合?還是另有真兇藏在暗處,借阿樂的怪行為掩蓋真相?紙條上的「遊戲」又意味著什麼?
答案,始終仍未能解開,細眼陳深深不忿。。。。
讀者們,你認為兇手是誰?細眼陳的細膩查案能否揭開真相?阿樂的多重人格是否真的主導了這一切?抑或大嶼山的暗夜,還藏著更深的秘密?真相未明,輪到你來猜測了。
~ 完 ~
故事純粹虛構, 如有雷同實屬巧合
所有文章均來自於網絡或不同的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,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即聯繫我們[email protected],我們會立即處理。